您好,歡迎來到農機1688網!  |  官方微信
     手機版

咨詢熱線

18701651688

水稻機插秧短板如何成為增產杠桿?

   2012-04-27 13010
核心提示:眼下,正是三湘大地田間最忙碌的時節(jié),稻農們抓緊農時,把承載著豐收希望的一株株秧苗栽種進水田。以往,插秧是最費時費力的環(huán)節(jié)

眼下,正是三湘大地田間最忙碌的時節(jié),稻農們抓緊農時,把承載著豐收希望的一株株秧苗栽種進水田。以往,插秧是最費時費力的環(huán)節(jié),而在湖南省湘陰縣楊林寨鄉(xiāng)合湖村,今年稻農們可以穿上皮鞋種田,讓水稻插秧機在田間大顯身手。4月14日,在合湖村,水稻機插秧演示會現(xiàn)場,機聲隆隆,2臺高速插秧機和3臺手扶式插秧機在18畝水田縱橫馳騁,一會兒工夫,平整的水田上就鋪滿了整齊的秧苗。

如今,在許多水稻種植區(qū),水稻插秧機開始代替人力,成為農民省力、省心、省工的種田好幫手,江蘇省、黑龍江省水稻機插水平分別超過50%、80%。但而言,和70%以上的水稻機耕、機收水平相比,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只有26%,是全程機械化的“短板”,而南方雙季稻主產省份,機插秧水平普遍只有10%左右,更是亟待突破的“瓶頸”。

雙季稻區(qū)緣何推廣難?

“湖南是水稻生產大省,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首位。2011年末,水稻生產的耕整地和收獲環(huán)節(jié)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了90.5%和62.4%,但種植機械化水平只有6.2%,遠遠低于東北、江蘇等地,是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一大‘瓶頸’。”湖南省農機局局長王羅方告訴記者。

種植機械化水平之所以難以提高,和湖南處于雙季稻區(qū)不無關系。王羅方介紹說,湖南雙季稻面積占水稻種植面積的83%,90%以上的水田為二熟制或三熟制,復種指數(shù)高,“雙搶”作業(yè)農時短、季節(jié)性強,加上水田條件復雜、地域間農作制度差異大,這些因素都制約了水稻栽植機械化的推廣。

機插秧育秧要求比較高、環(huán)節(jié)多,農民掌握起來需要一個過程,也是制約其推廣的一大原因。湖南省農機局總工程師湯紹武對記者說,推廣機插秧不是簡單地推廣插秧機,而是推一種全新的水稻栽培模式,從耕整地、選種、播種、育秧到插秧及后期田間管理,都有一定的技術要領,其中尤以育秧環(huán)節(jié)最為關鍵。“秧好一半禾”。培育機插秧苗有很多講究,適宜機插秧的毯狀苗比常規(guī)育秧難度大,尤其是早、晚稻銜接的時候,對控制育秧時間、秧苗高度、秧苗質量要求很高,這就需要農機農藝有效融合,探索研究簡便易行的本土化育秧技術。篩選適宜雙季稻機插秧的水稻品種也有大量工作要做。而現(xiàn)實情況往往是一些地方農業(yè)系統(tǒng)各部門認識上還沒完全統(tǒng)一,工作合力還沒有化。

湯紹武認為,一家一戶水稻生產經營規(guī)模小,種幾畝地的普通農戶對增產追求不高,機械化育插秧社會化服務不發(fā)達,田塊過于細碎,機耕道等基礎設施薄弱等都直接影響了機插秧技術的推廣。此外,插秧機手經驗不足、操作不熟練會導致機插秧的質量不高,也會影響農民的積極性。

是機械化短板更是增產潛力

“近年來,一些地方由于種糧比較效益低、勞動力不足等原因,傳統(tǒng)的精耕細作被粗放經營所取代,投資投勞減少,影響了糧食生產大局,推進水稻生產機械化是破解這一難題的良方。”在王羅方看來,湖南水稻機插秧推廣既是一大短板,也是一大增產潛力。機插秧如果能推進,則會對穩(wěn)糧增糧產生顯著、持久的效用。

在較早推廣水稻機插秧的益陽市赫山區(qū),機插秧對穩(wěn)產增產的效果已經開始顯現(xiàn)。“兩年前開始推廣的時候難度很大,農民不容易接受,我就先在自己的200多畝稻田先試驗,早稻收獲時我一畝地的平均產量比他們采用傳統(tǒng)拋秧種植的產量高了30~50公斤,因為機插秧收獲的稻谷出米率高,百斤收購價還比別人貴了3塊錢。另外一筆增產大賬是,相比拋秧,我200畝地就可節(jié)省8畝秧田,這8畝秧田可多產出早稻6000斤,效益十分好。”赫山區(qū)紅勝水稻種植合作社社長段清明對記者說,因為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,現(xiàn)在歐江岔鎮(zhèn)60%的農戶都改變傳統(tǒng)的拋秧而采用機插秧了。

益陽市農業(yè)局局長楊光輝告訴記者,機插秧有利于水稻栽培和水肥管理,稻苗能實現(xiàn)成行成壟,稻苗之間通透性好,病蟲害發(fā)生概率小很多,能減少施藥次數(shù)和用量,不僅穩(wěn)產增產優(yōu)勢明顯,還能減少除草劑等對作物和環(huán)境的污染。楊光輝還講到這樣一個有意思的現(xiàn)象,“拋秧因為秧苗雜亂會造成植保機械在田間不好走,我們這里的專業(yè)化統(tǒng)防統(tǒng)治服務,如果是機插秧的水稻,兩季每畝的價格是120元,而拋秧、撒播的每畝就要130元。”

關于大幅節(jié)省秧田,挖掘增產潛力,湯紹武給記者算了一筆賬。機插秧育秧具有密度高、秧齡短等特性,秧田及肥水利用率高,實行拋秧一畝秧苗最多只能供給20畝大田,而機插秧一畝秧苗最少能供80畝大田。如果湖南機插秧水平提高到40%,機插面積達到2600萬畝(兩季),就能節(jié)約出近50萬畝秧田來多種植一季早稻,按平均畝產800斤算,僅此一項,就可增產近4億斤。

推廣機插秧的意義不光是增產,更重要的是能節(jié)省勞動力。楊光輝深有體會地說,現(xiàn)在人工成本大幅提高,如果雇人手工拋秧,一個勞動力一天只能拋4畝,工錢再加上飯錢、煙酒錢,一人一天成本是200元,每畝勞力支出合計50元。如果是用高速插秧機,兩個勞動力一天能插50畝,人工、油錢等直接成本算下來最多20元一畝,比手工拋秧至少能節(jié)省30塊錢。“有時候還不是多少錢的事,青壯勞動力都出去打工了,到了關鍵農時尤其是雙搶季節(jié),根本就找不到勞動力,那幾天栽不下去產量損失就大了。為什么現(xiàn)在會出現(xiàn)直播、撒播的情況,就是因為能省工、省事兒,但是直播風險很大,非常不利于糧食穩(wěn)產。”

蓄勢待發(fā)合力攻關

“機械化關系到農業(yè)現(xiàn)代化和糧食大局。”農業(yè)部農機化管理司司長宗錦耀說,當下農村季節(jié)性和結構性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突出,農民迫切需要提高勞動效率、降低勞動強度,機械化很大程度上決定農民的種植意愿,是解決好誰來種地和怎么種好地問題的關鍵。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,加快推進水稻育插秧機械化,在雙季稻區(qū)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,也是推進高產創(chuàng)建、實現(xiàn)穩(wěn)糧增糧的重要途徑和潛力所在。

“把短板補長,就能轉變?yōu)榧Z食增產的杠桿。”王羅方告訴記者,今年湖南省將對水稻育插秧機械予以重點補貼,優(yōu)先滿足購置需求,爭取盡快啟動大棚工廠化育秧補貼、機插秧作業(yè)補貼,加強機耕道、機庫棚、高標準農田建設,改善農田基礎設施,同時積極引導規(guī)?;N植,為機插秧的推廣創(chuàng)造有利條件。用4年左右時間,將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提高到45%。

改變傳統(tǒng)耕作方式離不開示范引導和大戶帶動。王羅方說,湖南將重點在60個縣示范推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,每個縣推廣機插秧面積6萬畝,示范帶動全省機插秧面積達到550萬畝。扶持發(fā)展水稻集中育秧和機插秧專業(yè)戶、專業(yè)合作組織等2000個以上,通過大力扶持多種形式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,培育農機作業(yè)、中介等服務市場,積極引導開展跨區(qū)作業(yè)、訂單作業(yè)、承包作業(yè),推進水稻生產機械化服務社會化、專業(yè)化、規(guī)?;?/p>

對于如何有效推進農機農藝融合,湯紹武表示,湖南將在省市縣各級成立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專家組,由農機、農業(yè)和相關科研單位專家參加,共同開展雙季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應用攻關,根據(jù)不同區(qū)域的自然條件和水稻種植模式的特點,制訂具有湖南本地特色的低成本育秧技術規(guī)程和機插秧作業(yè)規(guī)范,同時著力解決雙季晚稻機插用高齡秧苗的培育和雜交稻、超級稻的機插問題,并將操作技術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傳授給農民,全程為農民服務。針對一家一戶育秧難的問題,大力推動合作社育秧和育秧工廠集中育秧,確保秧苗質量。

湖南機插秧蓄勢待發(fā),湖南省農業(yè)廳廳長田家貴表示,“我們開展水稻集中育秧的目標是工廠化育秧、機插秧,力爭通過3~5年的努力,基本解決集中育秧和機插秧問題。”

“推進水稻育插秧機械化,是當前農機化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,各地做好農機農藝融合這篇大文章,‘十二五’末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有望達到45%,比‘十一五’末提高一倍,進而加快實現(xiàn)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。”宗錦耀司長充滿信心地告訴記者。

 


 

 
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
 
更多>同類農機資訊
推薦圖文
推薦農機資訊
點擊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