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歡迎來到農(nóng)機1688網(wǎng)!  |  官方微信
     手機版

咨詢熱線

18701651688

女拖拉機手的墾荒青春

   2015-01-05 新疆日報(烏魯木齊)10530
核心提示:2014年12月23日,記者冒著隆冬的嚴寒,來到北疆的軍墾名城石河子,尋訪新疆代女拖拉機手金茂芳。見到她的一刻,我們心里關于“耄耋老人”的概念被完全顛覆。玫瑰紅的毛衣映著霜雪般的銀發(fā),洪亮且充滿激情的聲音,還有驚人的記憶力,金茂芳完全不像81歲的老人。那個激情飛揚的年代一直在她心里,仿佛昨日。
   2014年12月23日,記者冒著隆冬的嚴寒,來到北疆的軍墾名城石河子,尋訪新疆代女拖拉機手金茂芳。見到她的一刻,我們心里關于“耄耋老人”的概念被完全顛覆。玫瑰紅的毛衣映著霜雪般的銀發(fā),洪亮且充滿激情的聲音,還有驚人的記憶力,金茂芳完全不像81歲的老人。那個激情飛揚的年代一直在她心里,仿佛昨日。
 
  1952年9月3日傍晚時分,19歲的金茂芳從一輛大卡車上爬下來,拍了拍渾身沾滿的塵土,腳落在了陌生的石河子。坐了33天汽車,腳已經(jīng)快不會走了。
 
  此前,她是山東濟寧一個地主家的小姐。因為“成分不好”,上學和工作的所有路都被堵死了,幸虧兵團在山東招女兵。聽說新疆很遠很荒,她不在乎,她只想找一個不以“出身”論英雄的地方。
 
  同行的35個姐妹,最小的只有14歲,一下車看到石河子荒涼得只有一條土路,兩邊只有幾家車馬店,到處是戈壁灘,難過得哭起來。19歲的金茂芳像個懂事的大姐姐一樣安慰她們:“別哭了,既然來了,就好好干吧。”
 
  兩個多月后,兵團組織機務學習班,培養(yǎng)拖拉機手,只有的新兵才能入選,金茂芳就在其中。她只有初小文化程度,跟不上老師講課。在冰窖一樣的大禮堂里,藍墨水凍在鋼筆尖上,一邊哈氣一邊記筆記,還是記不下來。她悄悄買了支手電筒,借了同學的筆記,晚上鉆進被窩里“補課”。
 
 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,蘇聯(lián)進口的拖拉機何等金貴,因此金茂芳習慣性地把拖拉機稱作“車”。“次上車,心緊張得怦怦直跳。那個車叫阿特斯,是蘇聯(lián)進口的。腳踏在離合器上要慢慢放開。我太緊張了,腳猛地一松,身子也猛地前沖,把教練猛撞了一下,被教練批了一頓。”說到這里,金茂芳笑得像個淘氣的小姑娘。
 
  “耙地(松土)是個技術活兒,不能漏耙也不能重復,履帶式的車子不能走直線,要拐來拐去。我跟著一個大我三歲的師傅學了3年,終于可以單獨開車了。那時已經(jīng)換成了莫特斯—一種更新式的蘇聯(lián)拖拉機,原來的履帶換成了大輪子。”
 
  1955年,金茂芳隨10萬大軍就地轉業(yè),成了石河子機耕農(nóng)場的軍墾職工。
 
  1956年,23歲的金茂芳成了農(nóng)場為數(shù)極少的女拖拉機手之一,驕傲地開著嶄新龐大的莫特斯,在遼闊的戈壁灘上揮灑著青春的汗水和激情。
 
  “農(nóng)場給我分來5位小伙子,我們6個人是一個勞動小組。負責犁地、耙地、播種、中耕(除草)、運輸。那時候幾乎天天都是大會戰(zhàn),我們6個人分成日夜兩班,人停車不停。一年四季只有大年初一休息過,夏天晚上白班都干到夜里11點多。”
 
  “那時候農(nóng)場里在比學趕幫超,一位男拖拉機手中耕時一天創(chuàng)下耕地100畝的紀錄,成了勞動標兵。我就想著要超過他,讓同伴們在拖拉機后面并排掛了兩個中耕器,這樣耕種的面積就比以前增加了一倍,一天耕了120畝。這個紀錄在石河子保持了很久。”
 
  “我之所以能創(chuàng)勞動紀錄是因為車子從不出故障。我們‘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車子’。開發(fā)莫索灣時,冬天冷到零下45攝氏度,穿著厚厚的棉衣,還是凍得渾身直打哆嗦。我當時想:凍死我沒事兒,就是不能凍壞車子。當時用0號柴油,一凍就成了糊糊,送不到噴油嘴,車子熄火,我就用嘴對著管子吸油,結果嘴被牢牢地粘在管子口,我用力一掙,滿嘴是血,那時候都顧不得疼,馬上找來了一堆梭梭柴,把油箱烤熱,又拌上石油,車子才發(fā)動了。”
 
  從1958年到1964年,金茂芳創(chuàng)造了7年時間完成20年任務的記錄。上個世紀50年代她被新疆生產(chǎn)建設兵團評為“二級英雄模范”、兵團“十二面紅旗”之一。2008年,她榮獲“戈壁母親獎杯”;2011年,她被選為“新中國屯墾戍邊百位感動兵團人物”,如今,她最引以自豪的“車”—那輛莫特斯蘇式拖拉機被新疆生產(chǎn)建設兵團歷史博物館收藏,成了一級文物。
 
  在金茂芳家里不大的客廳里,一張巨幅黑白照片占據(jù)了半面墻。照片上的她戴著草帽,手握著莫特斯的方向盤,燦爛的笑容照亮了灰暗的戈壁。這不僅是她的青春記憶,也是新疆代建設者的形象,因此廣為流傳。后來,當人們看到1960年版人民幣上的女拖拉機手形象,竟不約而同想起她。2007年,央視拍過一個系列紀錄片《尋找‘幣中人’》,曾來采訪過她。當記者再次提及此事,金茂芳謙虛地說:“這幅畫的作者其實是把好幾位女拖拉機手的形象放到一起了,可能我是其中的一位吧。”
 
  盡管,“文革”時曾因“出身”受過沖擊,丈夫為此英年早逝,她一個人把一雙兒女拉扯長大。金茂芳依然樂觀如初:“我付出了很多,可是得到的更多。”
 
  62年,親眼看著石河子從一片戈壁荒灘變成了花園般的軍墾名城,金茂芳很為自己曾是一位拓荒者感到驕傲。這些年除了接待國內(nèi)外媒體的采訪,她還堅持在石河子第二小學當課外輔導員,就是為了完成一個心愿:“在有生之年,把軍墾人艱苦奮斗、無私奉獻的精神傳遞給下一代。”
 
標簽: 女拖拉機手
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
 
更多>同類農(nóng)機資訊
推薦圖文
推薦農(nóng)機資訊
點擊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