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和浩特蔬菜大棚產業(yè)鏈亟待破局
2015-05-21
中國青年報6580
核心提示: 作為呼市賽罕區(qū)黃合少鎮(zhèn)添密灣村村委會的招商項目,添密灣村日光溫室基地項目僵持了近3年。2013年,內蒙古永冠建安有限責任公
作為呼市賽罕區(qū)黃合少鎮(zhèn)添密灣村村委會的招商項目,添密灣村日光溫室基地項目僵持了近3年。
2013年,內蒙古永冠建安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永冠建安)在添密灣村建設200座大棚基本竣工。但先期與村民約定的大棚回收方式引起村民質疑,村民不愿回收蔬菜大棚,時至今日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。
溫室基地項目建設負責人高偉說,永冠建安在添密灣村新建溫室大棚占地約600畝。按照合約,大棚建成后,村民需要回收大棚,但目前,只有41座大棚在村民不自愿的情況下進行了回購。
村民不愿回購大棚
在高偉的印象中,呼和浩特市規(guī)?;七M蔬菜種植保護地建設的時間開始于2012年。這一年,在相關配套資金前期注入的激勵下,眾多企業(yè)介入蔬菜基地建設。市政府要求2013年6月底前蔬菜溫室大棚基地項目全部竣工,后半年新種蔬菜上市。
不過,企業(yè)建成部分溫室大棚后,村民卻不愿回收大棚、不愿種菜。添密灣村村委會原主任高計生認為主要是農民無法承受購棚費用。
據(jù)記者了解,按照前期規(guī)劃方案,建一個凈生產面積為1畝的標準的日光蔬菜溫室大棚,政府補貼3萬元,在建設的過程中政府又給予管路配套資金1萬元,每個日光溫室提供貼息貸款3萬元,貸款期限為3年,利息由市財政解決,村民需要拿出3萬多元回收大棚。
在高偉看來,當前沒有可行方案讓村民無償或廉價擁有溫室所有權。而銀行的貼息貸款只對土地擁有者,企業(yè)拿不到貼息貸款,將直接影響項目后續(xù)建設進程。
“現(xiàn)在已經投入了1000多萬元,如果村民放棄種植,解決承建企業(yè)資金困境的方法有兩種,一是企業(yè)自主經營,二是向外租賃。”高偉說。
2014年下半年以來,村委會規(guī)定,每個村民只要拿出1.5萬元,就可以回購一座大棚。村里部分村民在回購協(xié)議上簽字,其余3萬元的貼息貸款則被掛在了回購人的賬上。
添密灣村村支書喬計牢說,事實上,回購大棚的村民并沒有足額給付1.5萬元現(xiàn)金,而只是象征性地出了一部分錢。已經回購大棚的村民劉俊梅說,目前回購的大棚種植條件不完善,大棚旁沒有居住房等。另外,村里缺乏統(tǒng)一的銷售上市政策和措施,蔬菜價格受制于菜販子。
除了銷售難,不愿回購大棚的原因在于種植收益不高。劉俊梅說,按每年種植3茬蔬菜估算,一個大棚的毛收益不會超過兩萬元。
劉俊梅的說法得到了郜獨利村萬鑫科技農業(yè)園區(qū)經理趙拴住的認同。趙拴住說,目前,銷售難是大棚種植的一個難題。他稱,合作社有400個大棚種植西紅柿,日產8萬斤左右,呼和浩特的市場消化不了,只能通過關系銷往外地,收益不高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三年來,全市建設設施蔬菜基地共90個,其中50個基地全部實現(xiàn)投產,40個基地的部分溫室投產。全市共建設溫室20339個,其中已投產的溫室達到11324個,占溫室建設總數(shù)的56%。2014年新增露地菜2萬畝,總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。通過三年來的建設,全市地產蔬菜產量大幅度增加,較2011年增長50%左右。
種菜沒有外出打工掙的多
一邊是地產菜產量較前幾年大幅度增加,一邊卻是溫室投產率不足。
按照規(guī)劃,到2015年,呼和浩特要新增蔬菜保護地16萬畝,其中日光溫室占70%,塑料大棚占30%,力爭自給蔬菜總產量達到100萬噸以上,四季蔬菜供應均衡問題得到根本解決。為此,呼和浩特市共整合投入蔬菜基地建設資金284746萬元,其中補貼引導資金46595萬元,協(xié)調貼息貸款75850萬元,市政府協(xié)調借款10000萬元。以此為引導,調動社會資金投入達152301萬元。
為增加當?shù)厥卟松鲜衅贩N和數(shù)量,提高蔬菜自給率,呼和浩特重新對農戶單個蔬菜種植戶進行整合,重點發(fā)展溫室和大棚蔬菜種植專業(yè)村和專業(yè)鄉(xiāng)。但在蔬菜保護地設施建設整村推進的過程中,有一個問題出現(xiàn)了,一方面是大量新建成或即將建成的溫室大棚基地,一方面是老舊的大棚廢棄和建成的大棚閑置現(xiàn)象日益嚴重。
在黃合少鎮(zhèn)五路村,村民金永紅說,目前,村里有一批蔬菜大棚因沒有人種植廢棄。
記者看到,五路村40多棟大棚,只有3個大棚正常種植,其他不是廢棄了就是種上了玉米。
“種植一個1畝大的蔬菜大棚,最少得投入兩個勞力,如果每年能種植3到4茬蔬菜,品種選擇對了,弄好了一年能掙1萬多元。如果選不對品種,趕不上節(jié)令,保本就不錯了。”金永紅說。
添密灣村蔬菜大棚種植戶楊恒志告訴記者,即使沒有租賃費,每年種植三茬蔬菜,每畝毛收益也超不過兩萬元,現(xiàn)在已經沒有多少人愿意種菜了。
他說,今年,他家大棚茬種植豆角,第二茬種植西紅柿或黃瓜,第三茬種植菠菜、小白菜等葉類菜,如果趕上市場好,收益大概為:豆角收入1萬元,黃瓜、西紅柿收入6000元,葉類菜收入2000元,總收入為1.8萬元,刨除種子、育苗、化肥、人工等費用,種菜掙不了多少錢,比不上外出打工掙的多。
楊恒志說,蔬菜從田頭到終端消費市場,一般要經過菜販子、零售市場等環(huán)節(jié),菜價要翻兩倍,有的要翻4~5倍。而菜農很難分享這中間的大部分利潤。統(tǒng)計顯示,中間商向菜農收購黃瓜的價格為每公斤1.3元左右,而農貿市場黃瓜的零售價為每公斤3~4元。
統(tǒng)計局呼和浩特調查隊調查顯示,菜農普遍反映缺乏及時有效的種植信息和市場信息,且菜農間缺乏有力有效的溝通和合作,對于種哪種菜,種多少完全源于自身的判斷和中間商的零星建議。種菜的盲目性導致同一片區(qū)域的溫室種植品種分散,無法形成合力,即使中間商的收購價格較低,菜農也只能被動接受而無法議價。
2013年,內蒙古永冠建安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永冠建安)在添密灣村建設200座大棚基本竣工。但先期與村民約定的大棚回收方式引起村民質疑,村民不愿回收蔬菜大棚,時至今日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。
溫室基地項目建設負責人高偉說,永冠建安在添密灣村新建溫室大棚占地約600畝。按照合約,大棚建成后,村民需要回收大棚,但目前,只有41座大棚在村民不自愿的情況下進行了回購。
村民不愿回購大棚
在高偉的印象中,呼和浩特市規(guī)?;七M蔬菜種植保護地建設的時間開始于2012年。這一年,在相關配套資金前期注入的激勵下,眾多企業(yè)介入蔬菜基地建設。市政府要求2013年6月底前蔬菜溫室大棚基地項目全部竣工,后半年新種蔬菜上市。
不過,企業(yè)建成部分溫室大棚后,村民卻不愿回收大棚、不愿種菜。添密灣村村委會原主任高計生認為主要是農民無法承受購棚費用。
據(jù)記者了解,按照前期規(guī)劃方案,建一個凈生產面積為1畝的標準的日光蔬菜溫室大棚,政府補貼3萬元,在建設的過程中政府又給予管路配套資金1萬元,每個日光溫室提供貼息貸款3萬元,貸款期限為3年,利息由市財政解決,村民需要拿出3萬多元回收大棚。
在高偉看來,當前沒有可行方案讓村民無償或廉價擁有溫室所有權。而銀行的貼息貸款只對土地擁有者,企業(yè)拿不到貼息貸款,將直接影響項目后續(xù)建設進程。
“現(xiàn)在已經投入了1000多萬元,如果村民放棄種植,解決承建企業(yè)資金困境的方法有兩種,一是企業(yè)自主經營,二是向外租賃。”高偉說。
2014年下半年以來,村委會規(guī)定,每個村民只要拿出1.5萬元,就可以回購一座大棚。村里部分村民在回購協(xié)議上簽字,其余3萬元的貼息貸款則被掛在了回購人的賬上。
添密灣村村支書喬計牢說,事實上,回購大棚的村民并沒有足額給付1.5萬元現(xiàn)金,而只是象征性地出了一部分錢。已經回購大棚的村民劉俊梅說,目前回購的大棚種植條件不完善,大棚旁沒有居住房等。另外,村里缺乏統(tǒng)一的銷售上市政策和措施,蔬菜價格受制于菜販子。
除了銷售難,不愿回購大棚的原因在于種植收益不高。劉俊梅說,按每年種植3茬蔬菜估算,一個大棚的毛收益不會超過兩萬元。
劉俊梅的說法得到了郜獨利村萬鑫科技農業(yè)園區(qū)經理趙拴住的認同。趙拴住說,目前,銷售難是大棚種植的一個難題。他稱,合作社有400個大棚種植西紅柿,日產8萬斤左右,呼和浩特的市場消化不了,只能通過關系銷往外地,收益不高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三年來,全市建設設施蔬菜基地共90個,其中50個基地全部實現(xiàn)投產,40個基地的部分溫室投產。全市共建設溫室20339個,其中已投產的溫室達到11324個,占溫室建設總數(shù)的56%。2014年新增露地菜2萬畝,總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。通過三年來的建設,全市地產蔬菜產量大幅度增加,較2011年增長50%左右。
種菜沒有外出打工掙的多
一邊是地產菜產量較前幾年大幅度增加,一邊卻是溫室投產率不足。
按照規(guī)劃,到2015年,呼和浩特要新增蔬菜保護地16萬畝,其中日光溫室占70%,塑料大棚占30%,力爭自給蔬菜總產量達到100萬噸以上,四季蔬菜供應均衡問題得到根本解決。為此,呼和浩特市共整合投入蔬菜基地建設資金284746萬元,其中補貼引導資金46595萬元,協(xié)調貼息貸款75850萬元,市政府協(xié)調借款10000萬元。以此為引導,調動社會資金投入達152301萬元。
為增加當?shù)厥卟松鲜衅贩N和數(shù)量,提高蔬菜自給率,呼和浩特重新對農戶單個蔬菜種植戶進行整合,重點發(fā)展溫室和大棚蔬菜種植專業(yè)村和專業(yè)鄉(xiāng)。但在蔬菜保護地設施建設整村推進的過程中,有一個問題出現(xiàn)了,一方面是大量新建成或即將建成的溫室大棚基地,一方面是老舊的大棚廢棄和建成的大棚閑置現(xiàn)象日益嚴重。
在黃合少鎮(zhèn)五路村,村民金永紅說,目前,村里有一批蔬菜大棚因沒有人種植廢棄。
記者看到,五路村40多棟大棚,只有3個大棚正常種植,其他不是廢棄了就是種上了玉米。
“種植一個1畝大的蔬菜大棚,最少得投入兩個勞力,如果每年能種植3到4茬蔬菜,品種選擇對了,弄好了一年能掙1萬多元。如果選不對品種,趕不上節(jié)令,保本就不錯了。”金永紅說。
添密灣村蔬菜大棚種植戶楊恒志告訴記者,即使沒有租賃費,每年種植三茬蔬菜,每畝毛收益也超不過兩萬元,現(xiàn)在已經沒有多少人愿意種菜了。
他說,今年,他家大棚茬種植豆角,第二茬種植西紅柿或黃瓜,第三茬種植菠菜、小白菜等葉類菜,如果趕上市場好,收益大概為:豆角收入1萬元,黃瓜、西紅柿收入6000元,葉類菜收入2000元,總收入為1.8萬元,刨除種子、育苗、化肥、人工等費用,種菜掙不了多少錢,比不上外出打工掙的多。
楊恒志說,蔬菜從田頭到終端消費市場,一般要經過菜販子、零售市場等環(huán)節(jié),菜價要翻兩倍,有的要翻4~5倍。而菜農很難分享這中間的大部分利潤。統(tǒng)計顯示,中間商向菜農收購黃瓜的價格為每公斤1.3元左右,而農貿市場黃瓜的零售價為每公斤3~4元。
統(tǒng)計局呼和浩特調查隊調查顯示,菜農普遍反映缺乏及時有效的種植信息和市場信息,且菜農間缺乏有力有效的溝通和合作,對于種哪種菜,種多少完全源于自身的判斷和中間商的零星建議。種菜的盲目性導致同一片區(qū)域的溫室種植品種分散,無法形成合力,即使中間商的收購價格較低,菜農也只能被動接受而無法議價。
標簽:
蔬菜大棚
更多>同類農機資訊
推薦圖文
推薦農機資訊
- 冠軍一拖東方紅,前三占比超47%,陜西2024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
- 11月拖拉機數(shù)據(jù)出爐,1-11月產量45萬多臺,預計全年50萬臺
- 冠軍東方紅占比超20%,山西1-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
- 前三占比近56%,1-11月湖北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
- 前五占七成,前十本省占四席,江蘇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
- 冠軍東方紅占比近28%,河北1-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
- 冠亞軍東方紅和東風,新疆上半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
- 黑龍江11大拖拉機有的名氣不大,補貼銷量、主銷機型與價格
- 前三占比超四成,內蒙古1-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
- 2024年11月10大輪式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
點擊排行
- 35051我國1-11月輪式拖拉機補貼銷售22.93萬臺,各省區(qū)補貼銷量及企業(yè)排名有何變化?
- 181022024年11月10大輪式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
- 16283冠亞軍東方紅和東風,新疆上半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
- 15614黑龍江11大拖拉機有的名氣不大,補貼銷量、主銷機型與價格
- 15245前五占七成,前十本省占四席,江蘇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
- 14986冠軍東方紅占比近28%,河北1-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
- 14747王輝的農業(yè)機械研發(fā)之路:從播種機到施肥裝置的創(chuàng)新歷程
- 14218前三占比超四成,內蒙古1-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
- 12679前三占比近56%,1-11月湖北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