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什么?怎么種?如何賣?--從田間地頭看農業(yè)供給側改革新變局
從種植結構調整到生產、經營方式創(chuàng)新,新華社記者日前到各地田間地頭采訪,記錄了這個春天農業(yè)變革的新氣象。
黑龍江延壽:東北大米減產量增品質市場更歡迎
隨著氣溫升高,4月中旬的東北黑土地已松軟適度。51歲的張靜國已備好秧苗和肥料,再過幾天就要下地開工。
他是哈爾濱市延壽縣六團鎮(zhèn)東安村的種糧大戶,有近200畝水田。多年來,張靜國一直種水稻。今年他打算嘗試一種叫“916稻花香”的新品種。
黑龍江是我國的商品糧產區(qū)。由于口感好,香味濃,東北大米一直在市場上供不應求。而張靜國的眼光更長遠些,他想要通過更新品種,走一條不重產量重效益的路子。
“這是晚熟品種,畝產800斤,雖然比早熟品種減產200斤,但是稻米口感好,一斤的市場價格要高出5毛錢。”張靜國說,只有打好市場牌,才能算好增收賬。
減少低端供給,拓展中高端供給,是農業(yè)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。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,糧食作物要穩(wěn)定水稻、小麥生產,確??诩Z,重點發(fā)展優(yōu)質稻米和強筋弱筋小麥。張靜國正是按照這一政策的導向做出了新的選擇。
安徽黟縣:茶產業(yè)拓展價值鏈
春茶翠旗展。4月正是這里的新茶季。美溪鄉(xiāng)廟林村村民汪冬琴正在茶園忙碌。她家有8畝茶園,其中4畝多產茶,另外的3畝多地今年栽上了新茶苗,是品質更高的茶樹品種。
“以前各家各戶的茶葉都是大路貨,賣給小販,價格低還不好賣。”汪冬琴說,自從加入合作社后,統(tǒng)一技術指導,統(tǒng)一施肥,統(tǒng)一綠色防控,統(tǒng)一銷售,茶葉產量比原來提高了一成、單價提高了二成,也不愁銷路了。
汪冬琴所在的合作社有500多農戶,種了3000多畝有機茶。合作社理事長李明智說,該社的主打品種已通過有機茶認證,合作社成立的農業(yè)公司負責茶葉加工、銷售、品牌運營,注冊了商標品牌,還與大學合作研發(fā)出秋茶品種。
從采茶到賞茶,是這個合作社近幾年拓展茶產業(yè)價值鏈的一個新嘗試。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發(fā)展鄉(xiāng)村休閑旅游產業(yè)。體驗式消費正是這家合作社的一大新主業(yè)。李明智說,他們開發(fā)采茶等農事體驗活動,加上餐飲、住宿等,吸引了眾多游客,去年參與農事體驗活動的就達2萬人次。
除了茶產業(yè),在黟縣,糧油、蔬菜等產業(yè)也正在和旅游融合發(fā)展。去年全縣休閑農業(yè)和鄉(xiāng)村旅游總收入達59億元,接待游客700多萬人次。
云南晉寧:紅土地上綠意更濃
4月中旬,云南晉寧縣的黃瓜、番茄等蔬菜已成熟。采摘、裝筐一氣呵成,農民陳貴忠的心情如近日天氣一樣“火熱”。
“現在的菜價不錯!”陳貴忠說,這得益于他參加了合作社,有蔬菜收購的保底價,也不用擔心銷路問題。
陳貴忠參加的合作社是晉寧縣一家歡專業(yè)合作社,以蔬菜種植為主。合作社與云南春天國際農業(yè)集團簽訂了協(xié)議,按照公司標準生產。這家公司有15萬畝合作生產基地和2萬畝自有基地,年產蔬菜超過40萬噸。
公司提供質量標準和銷售渠道,由合作社組織規(guī)范化生產,打造一條提升蔬菜品質的生產鏈。一家歡專業(yè)合作社社長晉松瓊說,過去依靠大水大肥種菜,合作社成立后推廣綠色種植模式,嚴格控制化肥農藥使用。
“合作社培訓后才意識到過量用化肥的危害。”陳貴忠說,以前自己種菜時不好掌握用量,為了增加產量往往化肥施得太多、菜葉經常“燒糊”,長此以往還導致土壤板結。
現在他增施有機肥,雖然每畝成本增加了幾百元,但是施一次可以種兩茬,實際成本并沒有增加多少,而品質卻大為改善,賣價也因此高了許多。
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深入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。如今,各地像晉寧這樣的蔬菜種植區(qū),很多都在進行一場綠色新變革。
廣東廉江:人工成本上漲,種糧大戶犯難
眼下,湛江市廉江市營仔鎮(zhèn)基圍頭村的早稻已苗青稈壯,生機盎然。
68歲的村民孫素曾獲種糧大戶稱號。他1996年開始承包土地種糧,從當年的20畝增加到2003年的200多畝、2006年的350畝,此后又逐漸減少,今年減到320畝。
為啥不種那么多了?他說,年紀大了,而雇人的成本越來越高。老孫算了筆賬:一畝水稻的種子、化肥、農藥、人力等成本是850元到900元,收獲約750斤稻谷,早稻每斤賣1.35元、晚稻1.38元,一畝掙150元到200元。一年種兩季,300畝地一年大約掙五六萬元。
老孫說,人力越來越難請,所以今年他選擇直接播種的方式種水稻——這種方式一人一天可以播種五六畝,如果是人工插秧,一個人每天只能種8分田。
到了收獲季節(jié),他要請20多個人、曬谷子時又要請七八個人,一個人一天100元還不容易雇到,尤其6月種晚稻時,雇人的價格即使給120元一天,還要看人家給不給面子。
請到的大多是哪些人?老孫說,多數是60歲以上的婦女,要是上了70歲的,他也不敢雇,怕身體出問題。而孫素和村民的土地流轉合同還有一年到期了。之后,他說要看身體情況再決定要不要繼續(xù)種下去。
雇人難的情況在當地是個普遍現象。目前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5%,農業(yè)機械在許多地方已成為春耕主角。但在這里,仍處于人工向機械化轉變之中。
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,加大對包括糧食在內的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所需機具的補貼力度。老孫的顧慮,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得到解決。(記者董峻、楊靜、吳濤、姜剛、楊思琪)
- 逆向開發(fā)、抄襲模仿……農機產業(yè)如何破解“高端之困”
- 冠軍占比近3成,洋馬第三久保田第九,江西10大插秧機補貼銷量、主銷機型與價格
- 冠亞軍占比近3成,安徽10大插秧機補貼銷量、主銷機型與價格
- 冠軍久保田獨占市場近4成,黑龍江10大插秧機補貼銷量、主銷機型與價格
- 十月金秋共襄盛會——2024中國國際農業(yè)機械展覽會新聞發(fā)布會(湖南)在長沙召開
- 韓俊任農業(yè)農村部部長
- 《2024—2026年全國通用類農業(yè)機械中央財政資金最高補貼額一覽表》
- 關于印發(fā)《2024年“三秋”機械化減災減損生產技術指導意見》的通知
- [人民日報] 加力推進老舊農機報廢更新
- 農業(yè)農村部辦公廳 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加大工作力度持續(xù)實施好農業(yè)機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的補充通知
- 200412024年先進制造業(yè)集群競賽勝出名單公示 3個農機裝備集群勝出
- 198122456家合作社 | 農場主報名參加3月22-24日內蒙古敕勒川農機團購節(jié)
- 13513農業(yè)農村部:著力提升農業(yè)科技創(chuàng)新體系整體效能
- 13434關于變更2025第十三屆內蒙古春季農業(yè)機械博覽會會址的公告——內蒙古農牧業(yè)機械工業(yè)協(xié)會宣
- 13295農業(yè)農村部發(fā)布通知,要求加快農機補貼兌付!
- 127662025西南農機展:丘陵農機、糧油機械、畜牧機械與春耕農機團購節(jié)大集結!
- 12717聚焦現代農業(yè)!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農機展2月28日盛大舉行
- 12618第二屆中國農業(yè)機械流通協(xié)會金融峰會暨農機新營銷高端論壇在濟南舉辦
- 12389關于推介2024年設施種植機械化生產主推模式的通知